专业硕士之【中医硕士(MCM)】解读

2017/1/12 14:59:15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专业硕士之【中医硕士(MCM)】解读

一、中医硕士概况

为服务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医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从201411月起,特设置中医专业学位。

中医专业学位分为博士、硕士两级,含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中医博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Doctor of Chinese Medicine”,缩写为“DCM”;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Chinese Medicine”,缩写为“MCM”。

1、培养目标

 (1)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中医临床医师。

 (2)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疾病诊治工作。

 (3)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并有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2 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

1)招生对象。为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入学方式。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并达到规定要求,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3、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

1)学习年限。中医硕士生学制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和申请学位年限由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有关文件要求自行规定。

2)培养原则。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培养过程应涵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内容与要求,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同时注重祖国医学传统经典传承。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制,积极吸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参与研究生教学培养。

 

4、课程学习与考核

1)课程学分。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20学分。其中,政治理论课3学分;外语2学分。

2)课程设置。应根据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开设课程,课程应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政治、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课程内容应包括:中医辨证思维、临床实践课、临床科研方法、中医临床进展、经典医籍,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等。

3)课程教学。可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等方式进行。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总结与传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

学位课程可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专业理论学习科目相结合,由学位授予单位和培训基地共同组织实施教学。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4)课程考核。主要考核中医硕士生是否掌握本专业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可采取笔试、学术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公共必修课(政治、外语)由学位授予单位统一组织授课并考试。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考核由学位授予单位和培训基地共同组织实施,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

 

5 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

1)临床能力训练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应在中医药管理部门公布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

2)临床能力训练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进行。在临床培训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参加培训基地的专业领域相关科室的临床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临床轮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4个月,第二阶段为9个月。

第一阶段为通科能力训练。在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西医基本技能。主要轮训科室为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等。辅助科室主要以诊断方法训练为主,中药房以辨识各类中药饮片及了解品种调剂为主。

第二阶段为专科能力训练。在所学专业进行定向专业培训,以强化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主,提高中医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中医专科诊疗规范、临床操作技术、中医专科特色疗法、相关学科西医的基本技能,熟悉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检验内容和诊断方法。硕士生根据专业选择在相应的专业领域病房、门诊以及密切相关科室轮训。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

3)跟师学习。根据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各培训基地均应将师承培养方式融入到培训之中,跟师学习根据指导教师的临诊时间可与临床轮转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同步进行,每周半天,每年不少于30次。培训期间,可采用临诊抄方等多种形式学习指导教师学术思想、诊疗思路或临证经验。

4)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硕士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临床能力考核由培训基地按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进行,对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学位授予单位认定其临床能力考核合格。

 

6、科研与教学训练

硕士生在读期间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病例观察、医学统计、循证医学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科研思维和分析运用能力。参加中医学生的见习、实习等教学工作,包括参与临床带教、教学查房和小讲课等;参加院内专题讲座及病例讨论会。

 

7、学位论文与答辩

1)选题要求

选题应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鼓励与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形式。学位论文必须体现中医学特点,反映研究生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临证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专业文献循证研究、文献综述、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能够展示对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论文作者必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者独立完成,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学位论文需注明作者在其中的贡献度和具体研究内容。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资料和数据具有可溯源性。对涉及国家机密和尚不能公开的研究结果,以及临床研究报告论文中涉及研究对象隐私和权益等问题,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授予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并组织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经无记名投票且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做出准予毕业和建议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8、学位申请与授予

1)申请条件

完成学位授予单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授予

硕士生达到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后,向所在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颁发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9、分流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应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制订相关政策,对不适宜继续按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合理分流。

1)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根据学生意愿,允许其申请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但应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

2)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通过学位课程考核、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或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3)对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学位课程考核,但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对其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准予毕业。毕业后三年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回原学位授予单位申请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10、组织管理

硕士生具有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双重身份,接受学位授予单位、培训基地管理,由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统筹负责。硕士生的指导教师包括学术指导教师和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医师。学术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各轮转科室需成立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

二、中医硕士招生院校(46个)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市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省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市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市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省

河北大学

河北省

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省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省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省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省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省

青海大学

青海省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省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省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省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山西省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省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三峡大学

湖北省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省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

西藏藏医学院

西藏自治区

扬州大学

江苏省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省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省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省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省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省

西南医科大学

四川省

暨南大学

广东省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

川北医学院

四川省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省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市

 

三、中医硕士初试科目

中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名称

第一单元科目

第二单元科目

第三单元科目

第四单元科目

中医

硕士

101-思想政治理论, 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100)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其它语种由招生单位设置自命题科目(100)

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300)

 

四、中医硕士就业前景

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始终受到人们的青睐,并历久弥新。在未来社会,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了解中医学科和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的中医人才,将特别走俏。

中医本身具有独特优势和无穷潜力,在各个方面(内、外、妇、儿、疑难杂病、保健、养生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优势,这是西医学不可比的。因此,毕业生要扎实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在工作中发挥出中医应有的魅力,将我国的传统精华发扬光大。只要专业知识够扎实,综合素质够全面,谋得一个不错的职业还不是问题的,成功的关键得看自己。

中医硕士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中医硕士就业岗位包括:美容师、中医师、中医科医生、中医医生、中医医师、美容导师、中医、中医科、中医科医师、医药销售代表、中医理疗师、护士等。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