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常见30俗语及解读(下)
在考研政治复习中,俗语常被用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很多同学们都感觉难度较大,海天考研提醒大家要多积累,多总结掌握。下面就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俗语及解读吧。
16、师傅引入门,学艺在个人。
解析:这句话说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外因作用再大,也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否则,再高手艺的匠人也“朽木难雕”。
1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解析:这句话认为“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人们应当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1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另外这个成语也体现质量互变的规律。
19、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解析:这句话表明了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必须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推理思维方法,这样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2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的哲学寓意有: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这个成语属于本质联系;④事物内部特殊矛盾规定其特殊 本质。
2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解析:这句话的错误在于:①违背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②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这个典故主要说明了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 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 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又如,“孟 母三迁”同属此义。
23、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解析:这句话表明时间的特点具有一唯性,即不可逆转性。又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也 是这个道理。
2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析:这个成语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属此类。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解析:这句话说明:①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权衡利害。有益的事,应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质变。有害的事,应防微杜渐,阻止它的转化;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相互转化。
26、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解析:这句谚语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27、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
解析:这个谚语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山腰点桐,山下务农”等谚语都体现这个原理。
28、《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解析: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要 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9、《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 谓之神。”
解析: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明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30、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解析:这句话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下一篇:考研英语作文高分亮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