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汇总(下)
思修是考研政治的一部分,思修虽然内容不多,也需要同学们的重视,尤其是思修部分更容易和时政结合出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海天考研整理的思修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思修高频考点总结:第五章
1、核心理论
社会生活基本上可以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对应产生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特征有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一指引作用、二预测作用、三评价作用、四强制作用、五教育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及手机移动客户端发展迅猛,对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网络生活中广大考生也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而现实生活中一些网络造谣、诽谤、传播不良信息等行为。
2、高频考点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5)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3、历年题型
对这一章的考察,在2011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单选题型,在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多选题型,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材料分析题型。
2010年的材料分析题型考察的内容非常简单,第一问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阐述理由的时候可以先说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及意义,再阐述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双重保障。
至于第二问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公共生活秩序,则可以从学习法律和践行道德两方面入手,言之有理。
考研政治思修高频考点总结:第六章
1、核心理论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是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是申诉、控告、仲裁、诉讼。
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第一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包括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大学生要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爱情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包括三要素性爱、理想和责任。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有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女平等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原则、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结婚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结婚必备的三个条件男女完全自愿、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22岁,女20岁)、符合一夫一妻制。
禁止结婚的条件有两种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照法定程序解除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离婚两大原则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2、高频考点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纠纷
(3)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4)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本章内容在近几年出现较多,在2017年考的“工匠精神”就涉及到职业道德这个知识点,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应以不变应万变,掌握核心理论。
考研政治思修高频考点总结:第七章
1、核心理论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和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
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和法律适用等环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本质要求)、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服务大局(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
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
追求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在总量上是等值的,功能上是互补的。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靠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2、高频考点
(1)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6)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3、历年题型
对这一章的考察,在2011年、2012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单选题型,在2011年、2012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多选题型。
单选和多选题型考察的内容都比较简单,因为法治理念比较深邃,考察起来比较复杂,所以这一章对大家的考核大部分都是基础知识的考察。
考研政治思修高频考点总结:第八章
1、核心理论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目前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体,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优越性包括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
其他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社会经济权包括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和物质帮助权。
我国公民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中央军委实现主席负责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高频考点
(1)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2)我国的国家制度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我国的国家机构
3、历年题型
对这一章的考察,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单选题型,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多选题型。
2010年单选考察的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多选题型考察的则是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具体内容,这都是细节中的细节。未来考研政治中再出现类似的细节考察题型,则需要大家注意。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上一篇: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汇总(上)
下一篇:考研英语5500单词整理(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