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新的学术生态
记者:在我国,学术论文的抄袭、剽窃是学术不端最典型、最普遍的现象,论文发表过程也存在大量的学术腐败。据了解,您是学术论文在线免费发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您多次强调要打造学术新生态。这种学术新生态是指什么?
李志民:众所周知,如今,优秀论文资源绝大部分掌握在国外几家出版集团手上,国内的很多优秀研究成果不是在国内以中文发表,因评价导向的问题要先使用英文发表在英文期刊上,而后再由图书馆等机构花高额费用批量买回国内供学者检索阅读,造成了科技资源和财政的双重浪费,且减缓了科技成果第一时间交流的效率。对于此,论文在线网站提供了一个新成果第一时间发布的平台,研究者撰写的优秀论文可直接公示在网上,这样可促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成果交流,大大节省科研经费的浪费。
网站发论文拉近了学者间交流的距离,弱化了出版角色,使读者与作者可直线交流。如我们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基于在线注册的36万名科技工作者,最大程度形成用户共同监督的氛围,对于杜绝论文抄袭现象、学术不端行为具有积极作用。这就是我们想打造的学术新生态。
记者:您曾指出我国论文发表的一个常见问题——文过饰非问题,学术讨论、学术批评的意见在学报上难觅踪影。这的确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李志民:目前的论文评审和学术评价机制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科研的良性发展,论文的发表从交流用途变成了评价标准,偏离了其本来的用途。正因如此,国内学术存在文过饰非的不良风气,发表出的论文都是经过修饰的,是正面的描述,是成功的结果,大量失败的事例以及探索的过程却没有公开。正是这些没有公开的失败结果、探索过程才对科技进步有用,才能让别人避免再走弯路。学术讨论、学术批评在学报上难觅踪影,这种风气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一份期刊年发表上百篇(甚至几百篇)论文,用一个期刊影响因子来表征几百篇论文的学术水平相当不合理。以期刊载体来评价作者水平,在国内学术界竟然长期盛行,说明多数学者对自己研究成果不够自信,以在国外发表论文来证明学术水平高,这恰恰说明整个国家的学术水平低。因此,要打破论文发表唯SCI、EI、核心期刊等的传统模式,突破期刊影响因子评价论文的方式。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上一篇:功利的学术评价体系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