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or鸡蛋: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拔尖计划”
两年内42名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38篇、EI论文27篇、专利获授权4项、申请专利26项,22人前往国(境)外联合培养、参加国际会议、短期学术交流等,1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1人入选“2013年广州市菁英计划”。这是广东工业大学实施“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两年来交出的靓丽成绩单。
谈起“拔尖计划”实施初衷,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光宇说,学校希望通过挖掘一批最好的学生,给他们配备最好的导师,进入最好的团队,并送他们到国外最好的实验室,接受本学科最前沿的教育,从而做一些有价值、有深度、高水平、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选什么样的人进入“拔尖计划”团队?该计划参与导师禹思敏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我们选择的到底是石头还是鸡蛋,直接关系到成果孵化的成败!如果是石头,不管你花多大的气力,也无法让它孵出小鸡;只有鸡蛋,在适当的环境下才能孵出活蹦乱跳的小鸡。”
为此,学校制定了严格的遴选机制。从国内相关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大学和本校优秀的本科生中选择硕士生阶段培养对象,培养对象在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应在本年级专业排名前10%;博士生阶段的入选对象必须是参加学校博士入学考试成绩优秀,且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在国内本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业绩达到相关要求。经过“个人申请、资格审查、学院推荐、现场答辩、专家评议、领导审核等”严格的选拔程序,全方位考察申报对象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优中选优。与之配套的还有本科生科学研究启蒙计划,学校在本科四年级第一学期,根据学生的表现确定推免生的资格,然后从推免生中选拔拔尖创新人才跟踪培育对象。
郑汉忠是禹思敏挑出来的优质“鸡蛋”。他在本科期间,曾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特等奖等多个科研创新奖项,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12年,已获得推免资格的他主动找到了禹思敏,两人一拍即合,最终申报了“拔尖计划”并顺利通过。
为吸引更多优质的“鸡蛋”,广东工大每年还拨出300万元设立“拔尖计划”专项基金。硕士生培育对象每年资助1万元;博士生培育对象每年资助3万元,若到境外联合培养则每年资助10万元;在该校进行硕博连读的培育对象,最高可获不低于30万元的资助。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